早期,亞洲象一路北上的新聞引發(fā)了大家對象群生存環(huán)境的關注,那么人與象能和平相處嗎?接下來,大家和小編一起聽聽人與象的故事吧!
“你是來研究大象的嗎?”這是自我到版納以來,被問過最多的一個問題。
由于疫情的原因,我一直滯留國內(nèi),沒能踏上前往泰北的田野(基于參與觀察的田野調(diào)查方法)之路,因此我來到了泰文化的祖源之地——西雙版納,試圖找尋田野(指不同文化、區(qū)域或地點的先驗性概念)的感覺。
目前我正在西雙版納州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做一名志愿者。幸運的是,當時正好趕上基金會為騰訊99公益日的募款活動做前期的準備工作,因此我可以借此機會參與其中,田野(基于參與觀察的田野調(diào)查方法)也得以順利開展。
陪伴和救助脆弱小象
初到版納,我聽的最多的就是關于救助象們的故事。認識了“網(wǎng)紅”羊妞、調(diào)皮的強強、然然和小七母女、頑劣的昆六,還有“逛城哥”阿寶等等,以及最近被救助回來的龍龍和文文。
聽參與救助龍龍的護林員大哥們講述,最初發(fā)現(xiàn)龍龍是在支龍村的一片茶葉地里,“遠遠的就看到一頭小象,憨憨的在那里走來走去,跟蹤過去發(fā)現(xiàn)它的手受傷了”。
護林員將情況上報給公安和林草局后,根據(jù)日常巡護得知周邊已沒有象群,判斷龍龍應該是因受傷而被象群遺棄了。僅兩個多月大的小象幾乎是沒有野外生存能力的,因此當龍龍走到一片香蕉地的時候,決定對龍龍采取救助,將它送到救助中心接受治療。
在來到救助中心后,龍龍在接受撫育和治療的同時,還結識了新的伙伴——小象強強,強強今年已經(jīng)7歲了,是一頭“孤兒象”。
強強的媽媽為了救深陷泥潭的強強,最終自己被困在泥潭中無法脫困,當村民發(fā)現(xiàn)這頭被困的母象時,強強的媽媽已經(jīng)因為長期臥倒而呼吸衰竭,最終搶救無效。
而失去母親的強強也一直無法融入新的象群,強強不僅被象群排斥,還經(jīng)常被其他的大象踢打,所以強強只好獨自流浪,白天偷偷躲起來睡覺,晚上偷吃景區(qū)的垃圾和水果攤旁邊的果皮。
由于強強無法被象群接納,為了它的生存和安全,工作人員決定將它帶回救助中心照料。在強強被救助回來后,工作人員在它的糞便里發(fā)現(xiàn)了大量的塑料袋和寄生蟲,不具備野外生存能力的小象,居然能夠自己活了下來,因此給它取名為“強強”。
通過多次探訪亞洲象種源繁育及救助中心,我在了解這群可愛古老生靈的同時,也體會到了象爸這份職業(yè)的艱辛與不易。
在基金會秘書長張錫炎的介紹中,之前救助中心的陳主管由于忙著照顧受傷的小象們,無暇陪伴自己的孩子,這讓家人不能理解。后來陳主管也讓愛人體驗了一把象爸的工作,在見識到了小象的可憐與可愛之后,陳主管的愛人說“以后家里的事你就不用管了,你只要把小象們照顧好就行了”。
陳繼明在99公益直播時向鄧亞萍介紹工作日常
后來,我們又去探望了從支龍村救助回來的龍龍,因為它只有兩個多月大,所以它的象爸濤哥需要24小時陪著它。
龍龍時而會乖巧的躺靠在濤哥身上睡覺,時而用鼻子盤著濤哥的頭發(fā),每次陳主管見了都要說“不要讓它一直這樣玩下去啦,我之前頭發(fā)也是茂密的,后來被羊妞一直盤盤盤,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快沒有了”。象爸這份工作不僅要承受更多的辛勞、需要更多的耐心,有時還要承擔被象攻擊的風險。能一直默默的堅守在這個崗位上的人,一定是把象爸這份工作作為他們的志業(yè)而踐行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