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十路熟女丰满大屁股,天天摸日日添狠狠添婷婷,日韩人妻不卡一区二区三区,熟女人妇交换俱乐部,天堂8在线新版官网

400-883-1173
456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  • 作者:DeC
  • 發(fā)表時間:2018-11-15 16:53
  • 來源:未知
今天,我想跟你說說年輕人的不容易。

尤其是 20 歲出頭的時候。他們給自己取了個新名字:不易青年

剛進入社會,一切都很難:求職不易,找房不易,感情不易……

這兩個月,辦公室來了幾位 95 后的新同事。

本來是一切剛剛開始的年紀,其中一位同事還是復旦中文系的,本科畢業(yè)就來了北京。

但他們卻說,現(xiàn)在的自己除了迷茫,還特別特別著急。

有人說,“剛畢業(yè)一年,感覺自己像個傻子。更糟的是好像別人都已經(jīng)特別有譜了。”

一位 95 年同事說的。

她說,自己明明才 23歲,已經(jīng)感覺一切都來不及了。

——“我離 30 歲只有 7 年了,留給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。”



 
我才23歲,可我覺得一切都來不及了

作者:Yolk



畢業(yè)一年了,感覺自己像個傻子。

好像除了我還在混吃等死以外,我身邊好多同齡人都成功了。

上學的時候,在朋友圈看到那些發(fā)力很早的人,覺得和自己沒啥關系。

真畢業(yè)了才明白,那些平時一起吃食堂,回了宿舍之后就偷偷策馬奔騰的人,我可能十年都趕不上。

這條微博寫出了所有我這樣年輕人的惶恐:

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這話真不是開玩笑。

認識一個一入學就開始找實習的同年女生,大二從企業(yè)五百強做到頂尖律所,大三在人人網(wǎng)認識了合伙人,接著就開始做自媒體。

等我們畢業(yè)開始找工作的時候,她已經(jīng)在學校里為她自己的公司招員工了。

有位同事和我說,她有位大學同學 09 年剛上大一就和別人借了 10 萬首付,在沈陽開發(fā)區(qū)買了一套房,之后每個月自己打工湊月供。

——四年過去那套房漲了 60 萬。因為這份遠見,人家畢業(yè)那一刻就賺了我五年的工資。

特別希望自己能夠時空穿越回 5 年前,不用提醒自己得開始積攢人脈,也不用提醒自己買房子。

哪怕只是提醒自己一聲:“別偷懶,別就知道玩兒,要不然有的你后悔。”

就連那些當時你覺得沒能選到最優(yōu)選項的人,看起來過得也很好。

大四的時候,同系有個妹子只想考家鄉(xiāng)公務員,我們知道的時候都替她惋惜——這個決定真是太不年輕了。

現(xiàn)在一年過去了,她家里補貼了一點讓她買了個房。我每個月保證基本吃喝,再掏 3000 房租什么都剩不下。

而人家住在自己的房子里,每個月還有 3000 房租可收。

更不用說她每天 6 點就下班回家做飯擼貓,而我卻還在手忙腳亂地重新做方案。

上個月在北京見了一個大我兩屆的學長,他喝多了就趴在燒烤攤上哭:

他說自己每天工作 12 個小時,等到晚上 10 點鐘坐在回家的地鐵上,心里卻沒有結束了一天工作的欣慰,有的只是疲憊和對自己的失望。

其他人都在向前飛馳,每個人都有一個光鮮亮麗又確定的未來,只有我被留在了原地。

特別怕自己現(xiàn)在這個狀態(tài):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更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么。



每個來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,都是抱著過好日子的期望來的。

我們覺得這里工資高、資源多,生活也會很精彩。

可來了以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這里的生活是精彩,但跟我一點關系也沒有:因為一切都太貴了。

吃個外賣 30 起,打車動不動就 50,和朋友吃飯看電影一次至少 200。

讀者薄荷月薪 6000,上個月因為胃病進了一次醫(yī)院,大大小小的檢查,手術,拿藥,兩天花了 13000。

——生一場病,半年的積蓄都沒了。

大城市的音樂會、演唱會、話劇確實多,但壓根舍不得去。

一張門票幾百塊,抵得上老多天飯錢了。

前段時間有個新聞很嚇人,六成年輕人沒存款,有存款的年輕人平均月存儲也只有 1389 元。



 
真不是我們愛亂花,是根本存不下來。

房租就更不用說了。

讀者小夫去年剛來北京工作,月薪 8000。每天工作到 12 點,幾乎必須住在附近。他找了好久,發(fā)現(xiàn)最少也得 3500。

在老家買一個小房子一個月還房貸才 3500,在大城市租房,第一年你就能提前感受到中年還貸的壓力。

前一陣子房租上漲,他以為能逃過一劫,然后房東當天下午就給他發(fā)消息,讓他從按月交變成按季度交。



 
——雖然沒直說,但第六感告訴他,這肯定是漲租的前奏了。

租房已經(jīng)夠讓人緊張了,偏偏我們現(xiàn)在還被迫要關心買房。

新聞每天循環(huán)播報各種房產(chǎn)資訊,利率上調,貸款收緊,公積金收緊,限制房炒,還有什么房產(chǎn)稅…

潛臺詞就是,趕緊買房??!

我一同學上周末不知道受了啥刺激,突然和我說要計劃買房了:

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
 
雖然遠沒到結婚成家的年紀,但看到這些信息堆過來就越來越慌。

——我 23 歲,本來還不用為房價、養(yǎng)家而焦慮??芍車囊磺卸荚诓煌8嬖V我:

要趕緊掙錢,提前掙錢,多掙錢。



別人總對我說,你不要灰心啊,你還年輕以后有的是機會。

以后是多后?我離 30 歲只有 7 年而已。

況且現(xiàn)在成功年限早就提前了。這幾年每到年中,朋友圈好多人都會轉《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》。

我的朋友圈里沒有人上榜,但偶爾還能蹦跶出幾個認識上榜人士的。

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知乎上關于“三十歲”的提問,都透露出一種沒完成目標的恐慌:我 30 歲了,還沒XX是不是要完蛋了?

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這些答案背后是我們的共同理想:到了 30 歲,你應該有一個看起來平穩(wěn)、幸福、不慌張的人生。

就算沒有財務自由,也應該有穩(wěn)定的工作,體面的收入。要有房有車,要有結婚對象,每個人都要有安身立命的資本。

——不然你拿什么當一個“合格”的中年人呢?你怎么去負擔得起家庭的社會的責任?

——你又有什么底氣告訴自己不會被淘汰?生活是會越來越好而不是會越來越糟?

擺在我們面前的中年人現(xiàn)實太殘酷了:

去年有一個帖子很火,華為的程序員,34 歲就要被清退,里面的有個回復這么寫:新員工大部分是應屆生,一張白紙,有精力、有魄力、有時間…

高層認為新員工實習一下,馬上就可以接手,而且工作效率會更高。

勤勤懇懇賣命,也逃不過被替代的命運。

同時還要祈禱爸媽不要生病——不然就會像《流感下的北京中年》那樣,生一次病就要傾家蕩產(chǎn):

沒人能永遠年輕的,7 年一眨眼就過去。

時代推著我往前跑,誰知道前路等待著我們的究竟是什么?

房價真的會跌嗎?我真的不會孤獨終老嗎?再過 20 年我的工作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嗎?到了那個時候,我們真的會有能力、有資本去應對這一切嗎?

再不早點成功,到了 30 歲真來不及了。



雖然畢業(yè)剛剛一年,但我經(jīng)常有種來不及重新規(guī)劃的感覺。

我是學文化產(chǎn)業(yè)管理的,當時擇業(yè)的選擇就不多。能有現(xiàn)在這份工作,我已經(jīng)非常感激了。

但是看到高中同學,學計算機畢業(yè)進 BAT 月入 2 萬的,學金融的同學進了投行,年薪30萬起跳,知道的時候還是會有心理不太平衡。



 
更怕的是那種“生在羅馬”的同齡人暴擊:

有個讀者說,自己鄰桌的同事是上海本地人。

“她現(xiàn)在住的房子是爸媽為她預備的,結婚了就把這個賣了買個新的。

——我還要繼續(xù)奮斗十幾年的東西,人家一畢業(yè)就有了。”

還有位讀者告訴我,她有個年紀差不多的同事和她同時入職。有次發(fā)薪日同事說,剛發(fā)下來又沒錢了。

她說,我也是,都要還花唄了。

同事說:“一發(fā)下來信用卡就把房貸扣掉了,真的煩。”

她這才知道,和自己一樣大的同事已經(jīng)在南京買了房;而自己在這個城市除了一份工資和沒還完的欠款,什么都沒有。

工作壓力這么大,還得應付家里的不理解。

之前看過一個視頻。故事里的女孩一個人供房,每個周末都加班。

已經(jīng)夠疲憊了,還要照顧媽媽的情緒。

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讀者汪偉和我說,他每年過年回家,都會給家里小孩包很多紅包。一年的辛苦就為了這一刻能感覺到成年人的自尊感。

結果家里親戚緊接著就問,北漂生活還沒結束嗎?現(xiàn)在一個月能存多少錢啊?沒存款還在外面混什么?

花了好長時間建立起來的自信,一下就被戳破了。

以為自己是出去見世面的,其實家人眼里你把生活過得一團糟。

有些戰(zhàn)友也在撤退。

前段時間和一起來北京的同學聊天,他說自己準備逃回家了:

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
 
本來是一切都充滿希望的年紀,但動力卻被這些事情一點一點瓦解。

真是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。


聽我叨叨了這么多,同事小四說 5 年前她 23 歲時,QQ 簽名就是 “真不明白 30 歲的女人為什么還要活著。”

我本來以為她要接著說些那種“30歲之后人生才真正開始”的雞湯。

但她卻接著說:


我才23歲,為什么就慌成這樣?
 
說真的,那些“年輕人你別心急的”的雞湯,在心急火燎的時候,的確能讓我們平靜一些;

但如果真的用“慢慢來”指導人生,未免對我們自己太不負責任。

——因為那些現(xiàn)在困擾我們的問題,不可能在 30 歲后自己解決;

那些我們從未得到過的東西,也不可能在 30 歲之后真的就不想要了。

這個世界上的確有能躺贏的人。但我們不是那樣的人。

對于我們普通青年來說,生活就是一場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勇敢者游戲。

直面這個殘酷事實,是唯一可靠的方式。

我不是非得在 30 歲達到怎樣的人生高度,但我至少不能原地踏步;

如果人生真的是 30 歲才開場,我也想以我能實現(xiàn)的最好狀態(tài)入場。

我才 23 歲,一切都不容易。

但我不可能在現(xiàn)在放棄。



 
真實世界里的青春并沒有電影中那么光鮮瀟灑。

每個人都曾經(jīng)是酷狗音樂說的“不易青年”。借著一股子不服輸?shù)木螅疵ζ疵鼰釔凵?,前路坎坷也時刻提醒自己堅持一下,再堅持一下。

下面這一支是我最喜歡的:它說的是一個在上海大公司上班的女孩,如何堅持存錢,為自己還房貸。

故事的女主角,做了好久的方案被老板駁斥到一文不值,但面對全組同事還是要微笑面對;

還好客戶批了3000 萬預算,同事們好高興,相約去好好大吃一頓。

女主角卻沒有去:因為有房貸在身,只買了一份 30 塊的便當。


 
但在視頻里她看起來挺開心。這種自食其力的滿足感,對她來說比吃頓好的更加有意義。

年輕時想要為自己做主,自食其力,就是會這樣踉踉蹌蹌,磕磕絆絆的。艱辛和迷茫是年輕的主色調。

不過在迷茫和痛苦時仍選擇難走的路,能在歷練中爆發(fā)出更大的力量。

青春最精彩的部分,就是你能靠自己扛過多少不容易,跨過多少山丘。

別辜負這股沖勁。


在線咨詢
電話咨詢